新加坡前总督-汤姆斯的画像 

李俤汉

这幅画是已故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的手笔。
  

1939年徐悲鸿来到新加坡举行画展以为筹款抗日。当时的总督汤姆斯 (Sir Shenton Whitelegge Thomas, 1879~1962) 对徐悲鸿的油画 《奔马》、《广西三杰》非常欣赏,而萌生让徐悲鸿为他画画像的念头。

 当时为支持画展要捐5,000元的侨生公会了解汤姆斯想找人画像的心情,就顺水推舟邀请徐悲鸿为汤姆斯画像,并把公会捐献的5,000元充当徐悲鸿为汤姆斯画画像的酬金。

 作画日期定在7月7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期。因为1937年7月7日就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日子,徐悲鸿永远记住这一天。那一天徐悲鸿直接在油画布(canvas)上画了总督的头部。7月9日,汤姆斯再次当徐悲鸿的模特儿。 汤姆斯离去时,徐悲鸿把他的礼服、衣帽、佩剑、勋章等留下,然后用衣架挂起来,画他身部的轮廓。这样的写生,前后进行了三次。8月底,这这幅246.38 x 192.54公分的画像终于完成。

 徐悲鸿对这幅画作了巧思的安排。他把总督安置在一个中西混合的环境里,在左边是英国式的石柱,右手扶着一张古色古香的鑲贝中国酸枝茶几上放着总督的礼帽,背后是一些盆花,上面是蓝色的云彩,恰好表达了汤姆斯的身份。

 画画好后,隆重的悬挂典礼就在1939年9月14日维多利亚纪念堂举行。过后汤姆斯还写了一封致谢信给徐悲鸿。 

有趣的英文词源:

Canvas: Canvas源自拉丁语 cannabis (大麻)。原为canevas 因为粗帆布是由大麻制成,所以canvas是“粗帆布”,而后引申出“油画布”、“油画” 等词义。

 Canvass: Canvass 和canvas 极为相似,仅一个字母之差,其实两词是有密切的缘由关系。

 Canvass是从canvas演变而来的。开始是为动词用,所以”canvass”的S是双S。Canvass的原义是”toss someone in a canvas sheet for pleasure or punishment” (把某人裹在帆布床单里使劲摇摆而取乐或惩罚他)。由“痛打”或“痛斥”变化成“详细检查”,“彻底讨论”, “征求意见”等义,而在美国更常用于动词“拉选票”或名词“拉票”。

 参考:朗文(Longman)当代高级英词词典

Leave a comment

Filed under 不算是很久以前的记忆, 世界历史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