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载灵老梅图题诗辨赏

文: 赵宝宗

(原文发表 在《源》146期(8月)艺术长廊栏目)

    因于对书画欣赏和收藏的爱好,不久前写过新加坡私人收藏家杨启霖的袖海楼和陈之初的香雪庄的珍藏。所以听说亚洲文明馆再次展出香雪庄藏品,欣然陪同书画家许梦丰老师和指画家欧彬生女士等同去观赏。虽然号称《水墨情:又逢香雪庄》大展,这次特展展品算不上多,展品说明只有英文没有华文,不过还是看到了一些特别书画精品。参观过程中,许梦丰老师在一副题诗画前多停留一刻,口中念出几个人的名字:黄载灵,郑光汉,吴得先等。这幅作品特别,画甚小而题跋甚多,密密麻麻于画芯内外,出自多人之手笔,字体以行书为多,风格迥异,大小差异悬殊。此后我们继续看画。当我们在看任伯年的巨幅松梅鸟图时,一位女士走过来询问梦丰老师关于那幅梅图上的题跋作者和题诗,并自我介绍是亚洲文明馆的英文导览员,她正在想如何整理这幅图的资料。许梦丰老师简短地回答了她的问题。显然她对梦丰老师口中讲出的人名完全陌生,问答也就以许梦丰老师“要完全弄清楚这些题诗不简单”结束了。于是乎,我赶紧把整幅画作横竖拍下。随后细细辨赏,发现题跋者均为日据时期和战后初期新加坡华文教育ˎ报业ˎ文坛的活跃人物,这幅老梅图竟是另一卷《兰花集》!

关于老梅图

     这幅老梅图是黄载灵(1895-1973)于1945年6-7月作于新加坡,当时还是日本占领下的昭南时期,他时年五十岁。画芯老干疏花,幅不盈尺,呈人字状。画芯左上是作者本人作画后首题四句四言诗。至1954年夏,先后有一十九位新马文人墨客在此画作上题诗。


黄载灵老梅图 (整幅)

黄载灵老梅图 (局部放大)

黄载灵老梅图 (局部放大)
黄载灵老梅图 (局部放大)

题跋作者辨识

       从画作作者首题,相继有其他19位题跋者,在画芯和外裱上面题诗,加上作者第二次题款,此幅作品上共有20人题款21处。画作作者首题二山居士,末题二山黄载灵,确认是南来新加坡任教的书法家黄载灵无疑。款题全名者有10人:李西浪,高冠天,蔡寰青,沈逸史,张明慈,吴得先,潘洁夫,谢云声,曾心影,胡超球。据题款字号确定全名9人:杜蘅香,郑光汉,欧阳澄,刘楚才(材),张瘦石,黄炎,黄少怀,张梦生,黄孟圭。以上20题跋者确认无疑,19位生平资料可查,唯黄炎身份资料尚不确定。题跋作者款题姓名字号及全名辨识见下表.

题跋时间和次序

     在21处题款中,有13处带年季/月,1处有年无季/月,7处无时间。黄载灵题乙酉仲夏,查旧历应为五月,对应公历6月10日至7月8日。虽然郑光汉题乙酉夏月,但其题诗后句“如今忽报春来到,大地风飘庆国花”明确无误地表明是在日本投降日即8月15日之后。李西浪和高冠天未落年月,原因可能是此二公身份更是诗作文人而非书画文人。从画面位置上看,此二公应该是在二山居士完成这幅老梅图后最早的题跋者(这与他俩当时的名气地位相符),题跋时间当在仲夏和季夏之间,早于郑光汉。那他们二位谁先上题?画面位置上难确定,但高冠天题诗中“喜得今朝松竹报,冒将风雪夜深来”内容应该解读为8月15日之后为之。李西浪乃当时南来作家诗家中气场大者,在日据时期多有诗作,收录在战后1946年出版的《劫灰集》里。以“西浪之豪情侠气,不谐流俗, 。。。辄闻西浪诃斥暴政,月旦浊世之声,慷慨激昂,不能自已。 虽在拘罗布,属垣有耳之下,西浪不顾也。”(傅无闷:《劫灰集》序)之性情,李公若在8月15日之后上题,绝不会停在“老干诗人骨”,“数点见精神”,言表之喜大概可以肯定超过郑光汉ˎ高冠天。据此判断,李西浪在此老梅图之题跋应在公历1945年8月15日之前。

        其他未落款年月者,根据题跋诗作内容及其在画面上的位置,大致确定题写时间次序,综合如下表。考据题跋时间统一为公历,列明供参考。

题跋诗句

    画作者本人首题四句四言诗:干老而劲,梢短比戟;含笑花稀,写我胸臆。题跋诗七言四句共12首为最多;五言四句5首;五言八句1首;和五言二句1首。除五言二句1首借东坡句外,其它19首(含画作者本人首题)均为自作诗。题诗虽属旧体,生僻字词鲜有,用典故有限,当是诗作者有当地生活经历,及对当地华文水平习俗相当了解。诗作多有咏梅冒寒傲雪冷香之精神,并言坚强不屈乐观豁达之未来。除高冠天ˎ郑光汉两首直接道出光复之庆,谢云声“曾经浩劫苦吟身,写出冰肌不染尘”也直接了到地写出当时南来文人在日据期间的劫苦。正如画作者本人在末题中所言,“乙酉夏星洲沦于暴日者经三年,荼毒惨苛,凤竄鸮残。顾余不善画,偶尔写此,籍以消忧。光复后装潢,至今十载。中先后得诸友留题者凡十又九人,词翰因缘,洵可宝之。”。

    二战结束后新加坡出版了三部关于日占时期的旧体诗集,即谢松山的《血海》,李西浪的《劫灰集》和郑光汉编的《兰花集》。《兰花集》收录郑光汉、胡浪漫、郑文通、李西浪、傅无闷、沈逸史、苏秋生、 李铁民、洪一炉、谢云声10位诗人的诗作共45 首。日据时期,郑光汉因其寓所思汉斋中盆兰7度开放,遂七次招集友人饮酒赏花,吟诗作赋,寄托家破国亡之恨,寄人篱下之辱,苟且贪生之无奈。“在与友朋互相酬赠的过程中,诗人们对光復的信念得以进一步巩固。彼此的志操, 亦获得了肯定和策励。诗歌由此成为了他们表彰节义、凝聚群体的有力工具。” (林立,劫灰与兰花:新加坡日据時期的两部旧体诗集)。黄载灵“余不善画,偶尔写此,籍以消忧”,何其相似也!有四位《兰花集》诗作者在老梅图上留题,即郑光汉,李西浪,沈逸史,谢云声。这幅老梅图岂不是另一卷《兰花集》哉!吟咏对象是画中之梅替代了盛开兰花,唱和方式是题跋替代饮酒赋诗。可喜之处在于老梅图成于黎明前的黑暗,”居士画梅墨犹湿,萧斋已见春光集”, 题跋多在光复之后,恨辱当一扫而空,尽管无奈可能还是有的。

    老梅图之全部诗题辨识列于下表。




致谢
前人书法作品辨识做到准确无误确非易事。非常感谢许梦丰老师的鼓励和对题诗的辨识,并示《微斋韵言》和多篇欧阳澄的诗作。感谢作家何华先生分享张朝慈的资料。谢谢新加坡国立大学林立老师提供的资料。感谢欧彬生女士,李炳梅医师,国家博物馆义工黄德兰,王东印提供照片

2 Comments

Filed under 转载, 心情随笔, 思维空间

2 responses to “黄载灵老梅图题诗辨赏

  1. Cincia Xiaoqian Tan

    您好!我是黄载灵先生的曾孙(即是他大女儿的大儿子的女儿)。今天很巧看到此文。想请问一下黄载灵先生现在展览的书画是否就只有这幅?若有的话,其他是展览在哪里呢?谢谢!

    • 赵宝宗

      Hi, Cincia, 谢谢您读到拙文,并询问。
      我是在2019年11月亚洲文明馆香雪庄收藏特展上看到您外曾祖父的这幅梅图。那次展览中我没有看到其它黄先生的作品。
      很高兴这样认识您,我很有兴趣了解更多您外曾祖父和他同时代书法家的故事,方便的话发个联络给我,我的电邮如下

      谢谢
      赵宝宗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